百年前绘在纸上的鲜花,通过机械的身体重新盛开,游人轻抚便会含羞合上;飞过漫漫美术史的鸟雀,在“数码林间”栖息。在广州十香园,一场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展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观展。
一场科技文化展体现的不仅是新鲜的呈现形式,更是广州在文化强市建设上不断探索、创新的一面镜子。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广州提出要打造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文化是塑造社会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径。以打造四大文化品牌为抓手,广州正通过文化滋养人、滋养城市来提升文明城市高度。
红色文化领航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下称“农讲所”)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去农讲所打卡了,里面能学到很多党史故事,外面红色围墙也刷屏了。”市民区小姐打开朋友圈向记者展示。
“2021年1月到5月8日止,农讲所总共接待人数达到176481人次;从2月20日开始至“五一”假期结束,来农讲所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人数达93281人次,1868批次。”农讲所副馆长雍玲玲介绍说。
“在游览这些红色景点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党的历史,也了解了广州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区小姐说,“当然不仅仅只是看过而已,这些红色文化景点对我们新一代青年来说,也是一种奋斗方向的指引。”
这座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用红色的外墙点缀了英雄之城,也是广州用红色文化为城市精神文明发展领航的样本之一。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广州充分建好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以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扩建为核心,整体规划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建设。
除了活化景点,越秀区组建一批宣讲队伍,带着红色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让红色文化伸手可见,触手可及。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城市文明建设离不开价值的引领、文化的滋养,市民骨子里的文明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文化的熏陶。
接下来,广州将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擦亮英雄城市的文化品牌,增强广州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实现“四个出新出彩”和老城市新活力。
岭南文化绽放
“团圆难望见,弦断乐无音。”在荔湾区粤剧博物馆内,两位粤剧演员正在池中央的广福台上表演《吕布与貂蝉》。家住附近的徐伯已经72岁了,穿过永庆坊来这里听一出戏,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日常,他说,“改造之后住在附近舒心多了,楼房修旧如旧,也留住了我们老一辈的乡愁。”
2019年9月恩宁路永庆坊联合荔枝湾片区,启动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历时近10个月,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同时也正式成立了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广辉彩瓷艺术工作室就位于这条街上。
“广彩一直都是岭南文化对外的重要商品。近几年,以永庆坊为代表,我们把传统岭南文化集中在一块进行展示,让更多年轻人来了解,也便于发掘新生力量。”广辉彩瓷艺术工作室创始人谭广辉说,“通过我们不断地宣传,现在不少年轻人对广彩技艺逐渐感兴趣了,我们每年都会通过校企合作开办学习广彩的技艺班,每年招收十来个人。”
留人留形留神韵,见人见物见生活。广州市创造性地提出以荔湾区为起步区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进一步弘扬岭南文化,彰显岭南文化独特魅力,不断扩大广州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永庆坊项目改造后已经成为了广州新的文化名片,将优秀的岭南文化用不同的方式传承下去。通过对文化的再塑造,广州在旧的地方为市民提供新的生活空间。传统文化的存续为城市发展留住了“根”,也与城市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一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交相辉映、岭南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密切交流的新岭南文化中心地正在荔湾区崛起。
创新文化腾飞
与恩宁路历史街区隔江相望的琶洲西区,又是一片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10-20 来源:网络整理
11-03 来源:网络整理
12-07 来源:网络整理
12-09 来源:网络整理
12-21 来源:网络整理
12-24 来源:网络整理
01-29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网络整理
03-2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