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所提《创作的回忆》一文中,汤翰璋简要回忆了这首歌的创作经历,并在结尾强调:“我请求,对我个人绝对不要宣传,我并非语言广播方面的人员,只是文字广播的报务人员,语言广播的播音、机务、动力供电等同志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台真正的功臣……”或许正是由于这份谦逊,这位新华广播电台初创时期的报务主任没有在多少史料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只能从其他人的回忆中窥见一二。
汤翰璋又叫丁戈,和那个年代许多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一样,他们在延安取了新的名字,以启新的生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集聚了数万名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进步青年,在何其芳的描述中:“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那时的延安,在共产党创办的各所大学、文艺工作团体里,处处都是抗战的歌声,无数青年唱着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走上了战场。汤翰璋是延安热爱文艺的青年之一,但他的主业,是电台的报务工作。
1940年12月底,新华广播电台试播。
为了及时了解试播的效果,汤翰璋被派出去试验收听情况。当他精神抖擞地从播音员的视线中消失时,电台开始了试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麦风(徐瑞璋)呼叫数遍后,开始播报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其他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汤翰璋发回的消息。
“我在裴庄,声音很好!”汤翰璋的声音传回来了,说明电台的声音已经成功播送出去了。隔了不多久,播音室门前响起了汤翰璋洪亮的声音:“我已到杨家岭附近!声音清楚得很!”他的兴奋劲透过无线电话机传了回来,一听到“杨家岭”这三个字,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那里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的驻地。
第一次试播后,汤翰璋根据电波传播理论又做了几次实验,改进电台发射的波长,解决传播中的“越距”现象。再次试播的时候,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山东都先后给延安发来电报,说播音员的音质清晰、音量良好,守着收报机的汤翰璋激动得跳了起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此开始了每天定时的播音。
1941年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并严密封锁事变真相。在关键时刻,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播出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重建新四军的命令》和《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的谈话》,有力揭露了国民党亲日派配合日寇破坏抗战、加紧反共的阴谋。这让汤翰璋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新华广播电台虽然身处王皮湾山沟窑洞,但它传达党的召唤、播送党的声音、传播革命的真理和人民的呼声,如同一座灯塔,向着明朗的天空和广阔的星野发射光芒。
在窑洞中,汤翰璋很快创作出了《XNCR之歌》的歌词,并谱写了男女声四部混声合唱的曲谱。从此,这首歌在新华广播电台和军委三局传唱开来,被视作“台歌”。
1943年春,由于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广播器材补充困难,机器发生故障,新华广播电台停止播音,于两年后的1945年8月恢复。1947年后,电台先后转移到陕北子长县、河北涉县、河北平山继续播音。
1949年3月25日,电台迁入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8年3月,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并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外保留呼号。总台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归口中宣部管理。组建后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业态最多的综合性传媒航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复兴门办公区
4、“几十年来依然那是我”
2010年,作曲家徐沛东和词作家陈涛曾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联袂创作歌曲《细雨长歌》——
几十年来依然那是我
让声音化作一片羽毛
撩拨你那梦的轮廓
澄清了多少夜色
几十年来依然那是我
让悲欢点滴蜿蜒成河
……
漫游时光几十载
细雨长歌不辞感慨
渐渐东方旭日生壮怀
少年心正可待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10-20 来源:网络整理
11-03 来源:网络整理
12-07 来源:网络整理
12-09 来源:网络整理
12-21 来源:网络整理
12-24 来源:网络整理
01-29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网络整理
03-2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