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运行的“底盘”,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做好“加法”,加快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打造一支能胜任社区治理繁重任务的骨干队伍;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统筹整合上级资金资源,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做好“减法”,持续开展社区减负专项行动,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确需社区承担的事项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做好“乘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促进职能整合、流程重塑、工作优化,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做好“除法”,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克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倾向。目前,全国99.8%的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社区达97.1%,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的社区占79%。吉林、辽宁和武汉等地建立社区干部学院,加强专业化培训,着力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浙江、重庆、江苏、陕西、河北等地建立互联互通的工作信息系统,做到“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山东开展“削权减证”专项行动,社区开具各类证明压减比例达87.1%。疫情防控中,社区党组织快速反应、精准管控,广大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顽强拼搏,构筑起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铜墙铁壁”。
完善互联互动机制
各领域党建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城市在开放中发展,城市基层党建也必须在开放中加强。各地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和建设管理,着力破除观念束缚、条块壁垒和机制障碍,推动城市各领域党组织活动方式由封闭向开放、由单边向互动发展,打造党建“同心圆”,形成工作“一盘棋”。推动联建共建,普遍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建立资源、需求、项目3个清单,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推动条块结合,健全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工作机制,推动行业系统部门主动融入属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定期与街道社区党组织沟通会商,共同解决问题。推动融合发展,依托城市交通枢纽、建设项目、功能区等,建立跨级别、跨类别的党建协同机制,促进街道社区与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各类园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建有机融合,使党的工作嵌入到城市最活跃的地方,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上海沿市区黄浦江两岸积极推进“滨江党建”,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沿江单位党组织联动,构筑近50个“珠链式分布、属地化管理、综合性功能”的党群服务站点,引领滨江公共空间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杭州规范国资、教育、卫生、城管等16个行业系统与属地党建责任,建立定期协商、共抓落实机制,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疫情防控中,各地充分运用近年来推动各领域党建联建成果,最大限度发挥党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全国共抽调701.3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846.1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凝聚起携手战“疫”、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
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
城市基层党建“动力主轴”驱动效应充分彰显
02-05 来源:网络整理
03-29 来源:网络整理
06-11 来源:网络整理
08-17 来源:网络整理
05-12 来源:网络整理
04-02 来源:网络整理
08-14 来源:网络整理
08-26 来源:网络整理
09-02 来源:网络整理
05-07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