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训练,擎旗手唐公建回想起第一次看到的那面老旧的战旗——“一块鲜艳的红布做成旗子,上面‘战斗模范连’5个字,是用颜色相近的布条,一块块缝上去的。”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再到和平建设时期,从内陆到海滨,这面承载着辉煌历史的战旗,和一代代“红四连”官兵共同走过不可磨灭的峥嵘岁月。
什么是“战斗模范”?在每一位“红四连”官兵心里,答案指向历史深处的同一个地方——那是83年前的阳明堡机场,也是浴血奋战的每一个战场。
以战斗胜利的地标命名,让“红四连”官兵倍感荣耀,也倍感沉重。那是一种使命之重,需要用汗水和鲜血才能称量。
“红四连”官兵在陌生地域开展战场搜索训练。
一张照片背后的精武传承
注目,凝神,屏息。
这一刻,耳边的风仿佛失去了声音,曹俊鸿只感受到速度和力量。远处的靶机开始飞快移动,短短几秒间,他冷静果断地扣动扳机。
“嗒嗒嗒……”一阵点射过后,新的训练纪录诞生了!
2020年5月,第73集团军组织创破纪录比武,下士曹俊鸿在移动靶速射课目中夺得集团军第一名。
那一刻,曹俊鸿内心平静,“只想着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没给四连丢人”。
曹俊鸿心中有个神枪手的梦想,这个梦想源自连史馆里的一张照片——
画面里,毛主席双手持枪,将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举至胸前,闭起左眼,睁大右眼,向前瞄准。在他身旁,罗瑞卿、杨得志和杨勇将军笑逐颜开。
毛主席平生指挥过千军万马,却很少摸枪,这是留下来的唯一一张持枪的照片。
这张拍摄于1964年全军大比武期间的照片,记录了那段如火如荼的岁月。
枪的主人名叫宋世哲,是“红四连”第21任连长。他当时作为军区训练尖子代表,进京参加全军大比武汇报表演。
40秒,40发子弹,命中150米距离外的40个钢板胸靶,其间4次更换弹夹!宋世哲出神入化的枪法受到首长们的高度赞扬,毛主席兴奋地说,“把神枪手的枪拿来看看”。
于是,就有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我军历史上,1964年的军事大比武规模空前,引领了一个“训练尖子最光荣”的时代。当时,久经战火洗礼的人民军队,迎来相对和平的环境。我军告别了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传统练兵模式,开始向“从训练中学习战争”转变。一大批以宋世哲为代表的“神枪手”“神炮手”等训练尖子,成为当时的“明星”。
第一次在连史馆看到那把56式半自动步枪时,曹俊鸿“感觉自己天生就对这个东西有一点喜爱,希望什么时候也能得到老连长的真传”。
曹俊鸿在射击上的天赋,是第一次实弹打靶时显露出来的。那时,班长对着他们一群新兵说:“谁要是能打出优秀,我就破格请他去超市,零食饮料随便挑!”
初次考核结束,曹俊鸿打出48环的好成绩,是所有新兵中唯一达到优秀的人。
很快,曹俊鸿意识到,射击训练其实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别人也很难监督,只有靠自己。
曹俊鸿性格沉稳,持枪时“不着急,也不恐惧”,注意力全在准星和靶子之间。扣动扳机那一刻,他也丝毫不在意那震耳的枪响。
“真正的神枪手,绝不仅仅靠天赋,更多的还是后天努力。”为了提高射击能力,他常常留在靶场反复琢磨。一天下来,火药味熏得他鼻子里都是黑的。
刚下连时,列兵扎西麦浪的训练成绩不理想。在“红四连”这样的荣誉连队,他一度感到很迷茫。
今年,得知副班长曹俊鸿夺得集团军射击比赛第一名,扎西麦浪心里有了触动。连队每名官兵床头都贴着一句格言。扎西麦浪在床头写下:向副班长学习。
恩格斯曾说过,“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
从宋世哲到曹俊鸿,再到扎西麦浪,“战斗模范连”老连长的“神枪手”精神,在一代代官兵身上接续传承——他们是“神枪手”,更是手拿武器、护卫家国的人民子弟兵。
大比武,为人民军队创造的宝贵财富难以估量。从20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的大比武,到现在备战打仗的热潮,精武基因在“红四连”官兵身上一直延续。
2014年建军节前夕,习主席视察这支英雄的连队。
2015年8月,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连队“强军精武红四连”荣誉称号。这是“红四连”新时代的使命荣光。
在统帅的殷切嘱托和关心鼓励下,官兵们用每一天的刻苦训练和任务中的出色表现证明,军事过硬永远是“红四连”闪亮的金字招牌。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09-23 来源:网络整理
09-09 来源:网络整理
09-10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7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1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