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只野生猕猴跑进林芝市一家小商店。接警后,森林消防队员及时到场并成功控制受惊的猕猴。消防队员几次在城郊山林将其放归,但没几天,它又跑回支队驻地。杨秀君等人疑惑不解,向动物保护专家请教——原来,经过和人类的短暂相处,猕猴尝到了被人类喂养的甜头,加上放归地点并非其原始栖息地,所以,它还会回归人类居住区仰靠“投喂”。
一年来,队员们一有空就带着猕猴出来找放归点。“猕猴放归的地点需要仔细寻找。”杨秀君介绍,盲目放归,可能导致它与陌生种群产生冲突,易造成伤亡。
目前,野生动物野化放归的科学标准正逐步形成。随着《林芝市被救护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大自然活动方案》等文件印发施行,全市的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根据受救助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野放地点。
救助野生动物,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杨秀君说,“保护森林,保护这些山间精灵,我们责无旁贷。”(本报记者 徐驭尧)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09-23 来源:网络整理
09-09 来源:网络整理
09-10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7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1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