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特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何梦舒 谢琳 商婧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75年后的今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变的追求。与此同时,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重重挑战。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是中国给出的响亮回答。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各国人民携手跨越阻碍、共同开创发展繁荣的新未来照亮了前路。
浴血奋战 开创历史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铭记在心。
当75年前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的消息传来,中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是历经14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喜讯。
从1931年到1945年,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武器装备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殊死抵抗,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军民伤亡3500万,380万将士喋血疆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区牵制了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把日本侵略者主要兵力牢牢牵制在东方战场,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评价说:“中国将士英勇作战,在抗击穷凶极恶的侵略势力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那地狱般的日子里,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前校长比沃瓦尔指出,在东线战场最困难的时候,德国法西斯数次要求日本配合夹击苏联。但中国人民的拼死抵抗完全牵制了日军,使其无暇“北进”。“中国、苏联和欧洲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战斗,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共同胜利。”
中国理念 唱响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民伤亡超过1亿人,但正是全世界人民的并肩战斗、团结合作,凝聚为战胜法西斯的强大力量。战后,各国携手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发展筑牢屏障。
牢记战争,是为了守护和平,构筑人类共同的未来。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在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就这一理念作出进一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对于时代之问,中国给出答案。
7年多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趋完善,愿景、实施路径日渐清晰。中国步履坚定,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体这一宏伟蓝图的实践: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探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推动各方对话协商解决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从与多个国家分别构建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到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从中欧命运共同体到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为各方共享和平、安全与繁荣探索路径。
——中国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不同领域破解安全挑战提供更精准行动指引。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09-23 来源:网络整理
09-09 来源:网络整理
09-10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7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1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