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亮本是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经公桥镇经公桥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子弟。2016年9月,17岁的王亮懵懂入伍。仅仅4年后,他便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人生蜕变——2020年7月12日,陆军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班长王亮2分多钟勇救4名落水群众,将军人的本色与荣耀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因此荣立一等功、荣获“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赢得全网一片赞誉,被称为“见义勇为英雄”。
信仰坚定、英勇无畏、本领过硬的英雄王亮是如何炼成的?从懵懂青年到精武奇兵,四载军旅青春,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淬火锻造与成长磨砺?在改革强军大背景下,为何说王亮2分钟救4人的壮举是军队改革成效的生动体现?为何说他是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军队改革大背景下涌现出的优秀军人典型?
从即日起,推出“从懵懂青年到精武奇兵——英雄王亮炼成记”系列报道,全面挖掘英雄王亮的成长历程,探秘一位“99后”青年士兵的光荣与梦想。
“从懵懂青年到精武奇兵——英雄王亮炼成记”系列报道②
王亮成长秘诀:“军人的血性与荣誉,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步兵四营12连,提起战斗班长王亮,所在部队官兵几乎无人不知晓、无人不称奇——“他是我见过成长速度最快的兵!”
的确,像王亮这样新兵入伍第三年即当班长、入党的,不止是在王亮的连队,就是放眼整个集团军,也十分少见。
王亮说,今日的自己,皆是部队培养与锻造,是部队让他得以“脱胎换骨”——不止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更在精神层面重塑了自己,让他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军人血性,懂得何谓荣誉、责任与信仰。
近日,《中国青年》杂志记者专程来到王亮所在部队采访,找寻他在部队大熔炉里迅速成长的秘诀所在。
军人血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忠诚追随,胜战不畏死;精忠报国,夺魁不惜汗。”“连兴我荣、连衰我耻,严格训练、争创一流。”走进72集团军某合成旅步兵四营十二连连史馆(亦是连队荣誉室),迎面两排大字赫然入眼。这是王亮所在十二连代代官兵薪火相传的连魂与连训。
王亮在连史馆 本刊记者 徐吉鹏 摄
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连队,荣誉室内满目的锦旗和奖牌见证了它从革命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英雄荣光。2016年12月,新兵王亮在这里接受了新兵下连仪式。
“连队一等功臣于吉祥,在沙河战斗中突破守军阵地后,守军反冲击,他一人坚守阵地与敌人死打硬拼,击退敌人四次进攻,最终顽强守住了阵地……”彼时,王亮还只是一名懵懂青年,听着连队指导员讲述着先辈官兵们在战火硝烟中坚定信仰、英勇无畏、甘于牺牲的故事,誓以鲜血保卫国家和平与安宁,他的内心澎湃不已,入伍之初的“迷茫”也一扫而空。
“学不好连史,就当不好连队的兵。”这是每一名官兵的共同感受。为了尽快掌握连史,近半个月的时间,王亮每天午后总是准时出现在连队荣誉室背连史,将重点要点摘抄在纸条上、揣进口袋,到了训练休息的间隙就拿出来瞄两眼,走到哪儿背到哪儿。他深知,人的头脑就像一块儿地,不长庄稼就会被野草侵占,而连史和红色历史故事正是驱散思想迷雾的一盏明灯。
王亮的努力付出,很快见到了实效。在多次理论考核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也因此成为新兵排的“理论标兵”。在新兵班长王吉振眼里,王亮虽然不是同批新兵里底子最好、最优秀的,但却是最踏实努力、训练最刻苦的一个。
“当兵,总是要点血性的!”王吉振时常用这句话来激励新兵。在军人血性的激励下,近年来,十二连不断涌现出“班长李怡磨烂双手为夺魁”“列兵戎旭和练肿双臂勇摘金”等佳话。真正彻底打动王亮的,是同年入伍的战友殷启城。
那是2017年5月的一次半年度训练质量抽考,当时殷启城因意外导致左脚踝闭合性骨折,打着钢钉裹着石膏绷带,仍执意参加比武。战友们犟不过他,便小心将他托举上单杠。殷启城忍受着伤口的拉扯与疼痛,始终坚持着,最终竟完成了49个引体向上,打破了团纪录!看着殷启城下杠时皮开肉绽的双手,王亮被深深震撼了,内心一遍遍地叩问自己:换作是我,我能坚持下来吗?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09-23 来源:网络整理
09-09 来源:网络整理
09-10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7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1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