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联合作战作为未来联合作战的发展方向,其谋求的是不同作战域作战能力集成、域间优势互补,从而在各个作战域达成最佳作战效果。通过各作战域效果的叠加,使战役态势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进而达成战争全局或局部目的。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跨域联合可以实现效果跨域和跨域增效。
由行动跨域向效果跨域转变。对于跨域可以有两种理解:传统的理解是作战实体在地理空间的跨域,主要体现在作战空间领域的位势关系,即以攻击平台和目标平台分处不同地理空间来划分。例如,使用陆基反卫星武器攻击对方卫星,属于跨域;而使用天基反卫星武器攻击对方卫星则不属于跨域范畴。另一种理解则是作战效能的跨域,即处于同一地理空间中的作战行动也能产生跨域效果。例如,陆上作战力量通过摧毁对方机场,从而达到降低对方空中作战能力的行动,也可以认为是跨域的范畴。
第一种理解,在机械化战争时期就已经存在。主要通过各军兵种的协同行动达成相应效果,即“行动所在域”和“目标所在域”分属不同空间,作战成效直接反映在“目标所在域”,着眼于装备手段的自身空间属性。在当前乃至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中,跨域作战将更倾向于第二种理解,即“行动所在域”和“目标所在域”既可以“同域”也可以“异域”,作战成效却能够反映在“异域”,不受装备手段自身空间属性限制,而是与作战效果的影响空间和范围有关,因而具备更加广泛的应用性。
由联合增效向跨域增效转变。随着作战空间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各作战空间领域之间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关系,比如我们常说的“以空制地”“以海制陆”等等,就是这种制衡关系的体现。各军种之所以发展自身的跨域作战能力,也是着眼这种作战空间领域的制衡关系。但是,每个军种都有自身重点建设的领域,不可能均衡地发展各个作战空间领域的作战能力,这就需要借助其他军兵种的作战效果来促进本军种作战效能的提升。
机械化战争时代及信息化战争初期,各军种按照计划在作战中充分发挥本军种参战力量的作战效能,在完成本军种作战任务的基础上,为其他军种的作战创造条件。相较于没有联合作战能力的军队,其作战效能明显高出几个数量级。但是,由于指挥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不完善,加之各军兵种长期的条块分割,信息传递与共享受到限制,各军种力量之间的协同较为机械,作战效果的互补性、融合度和利用率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突进,基于网络信息体系联合作战的参战力量能够顺利实现分域联合,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作战域进行跨域联合。通过信息的高效流转,各分域的作战行动能够围绕作战任务实现自同步协同,某个分域的作战效果将会迅速被其他分域所利用,并产生级联放大效应,扩散至各个分域,从而实现跨域增效。(逯 杰)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09-23 来源:网络整理
09-09 来源:网络整理
09-10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09-07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28 来源:网络整理
09-1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