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生态城市研究起源于1980年代, 王如松等参与“人与生物圈计划”中的城市生态项目, 在天津开展生态城市以及城市生态学研究。此后, 国家不同部门发起过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等一系列生态城市相关的建设项目。绿色、低碳、弹性等只是生态城市的一个维度, 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的目标, 这些名称都可以囊括在生态城市的概念之下。2004年左右,在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热潮中,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等先后开始规划建设。2013年,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 明确要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含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2017年, 住建部出台《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 包含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与经济、人文8类指标, 对规划和运营2个阶段进行评价[]。该标准于2018年4月1日正式实行, 将对国内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截止2014年底, 住建部公布了19个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获得称号的新城只是表明其有条件作为试点示范城区, 因为很多城区仍然处于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阶段, 缺乏运营数据。
2.1 生态城市案例这类新兴的生态城区大多有国际公司参与规划,拥有先进的规划理念,注重自然格局和生态安全,以指标体系来指导和控制规划建设,大力推广公共交通、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使用()。深圳光明新区[-]实施了有远见的规划, 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 以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强度, 以高新产业促进城市的低碳转型。曹妃甸生态城[]和中新天津生态城[-]设置了详细的指标体系来引导城市开发建设。怀柔雁栖湖[]集中了大量节能环保技术。崇明东滩生态城[-]选址与生态保护用地、农业用地冲突而导致搁浅。贵阳未来方舟[]利用滨水景观, 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为特色。重庆悦来生态城[]推行小街区密路网, 依地势设计体现山城特色。基于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的激励政策, 所有生态城区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 但在建设过程中, 技术设备使用较多, 因地制宜较少, 导致成本较高, 很难复制推广。此外, 生态城区的建设中, 公共参与较少。经过10年的建设, 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经完成起步区的建设, 生态社区开始运营, 形成了以文化创意、互联网和金融服务为特色的产业[]。深圳光明新区完成155万m2的低影响开发项目, 建成20.7 km的慢行系统, 战略新兴产业已经占GDP的35.4%[]。
表 2 国内生态城市和生态社区的特点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eco-cities and eco-communities
类型
Types
城市
Cities
时间
Year
面积
Area
人口
Population
规划和建设特点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生态城市
Eco-city
深圳市光明新区
2007年
156.1 km2
50.42万人
(1)具有远见的规划, 划定生态控制线, 保障了生态安全格局(2)以公共交通布局引导城市开发强度, 建设紧凑型城市(3)混合型开发, 保证城市活力(4)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培养创业平台, 以高新产业为特色(5)基础设施的低碳化
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2008年
74.3 km2
80万人
(1)制定141项生态城指标体系(2)构建多层次的水生态格局(3)以公共交通线路为城市骨架, 混合土地功能提高利用率(4)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统, 打造优美滨海城市景观
天津中新生态城
2007年
31.23 km2
35万人
(1)注重生态修复,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网络格局(2)以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为特色(3)公共设施按社区配套(4)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形成了以文化创意、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的三大特色产业
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
2010年
20.93 km2
—
(1)以高端国际会议和旅游商务为特色(2)注重流域生态治理(3)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4)高投资, 不可复制
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
2004年
12.5 km2
5万人
(1)提出“一体化”的生态城市整合策略(2)策划了生态人文特色, 注重当地文脉的保护和传承(3)规划城区建设现代农作物工厂(4)选址与生态保护用地、农业用地冲突等多项原因搁浅
贵阳中天·未来方舟
2012年
9.53 km2
17万人
(1)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为特色(2)以开发商投资为主体, 大规模绿色建筑为特色(3)根据本区域特点, 注重滨水景观和湿地, 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4)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重庆悦来生态城
2012年
3.44 km2
5.7万人
(1)小街区设计, 地铁公交和自行车步行系统无缝连接(2)结合山地特色, 与自然共生的开放空间(3)高可达性的步道和开放空间(4)结合气候特征的低成本绿建技术
生态社区
Eco-community
秦皇岛“在水一方”小区
2006年
0.56 km2
11000户
(1)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包括节能保温材料的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2)雨水的回收利用, 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地下雨水收集池、下凹绿地和人工湖雨水收集系统
河南南阳卧龙区龙祥世纪家园
2011年
0.33 km2
7680户
(1)利用建筑朝向、楼房高度、合理设置树木、水域和广场, 消除旋涡和死角, 降低气流对区域微环境的影响(2)经济适用的绿化设计, 兼顾景观、防护、生态、教育和维护成本低(3)通过设计消减洪涝和雨水资源化利用(4)垃圾分类与资源化(5)对社区的管理和居民自治进行了探索(6)由生态科研单位和建筑设计单位共同设计
2.2 生态社区案例
04-07 来源:网络整理
10-12 来源:网络整理
10-14 来源:网络整理
10-19 来源:网络整理
10-29 来源:网络整理
11-03 来源:网络整理
11-04 来源:网络整理
12-10 来源:网络整理
12-15 来源:网络整理
12-17 来源:网络整理